12月8日,在省行政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內,一場沒有起落槌聲,只有電腦鍵盤敲擊聲的青海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權競買交易會正在進行。12家企業為新建或擴建項目,正在以拍賣的形式競搶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指標。此次競買交易,標志著我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與試點工作進入常態化推進階段。
據悉,排污權交易的本質,是利用經濟手段解決環境問題,把排污權作為一種商品進行買賣,讓企業成為污染整治和環境保護的主體,并將對自身的污染排放行為作出選擇。當天,12家企業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參加了競賣交易,總交易額達到1116萬元。
我省高度重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設,將此項工作作為我省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經過2年多的探索,我省確定交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試點范圍為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污權交易在我省湟水河流域內試行;二氧化硫、氨氮化物排污權交易在西寧市、海東市和海西州試行。試點對象為試點行政區域內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排污單位需要新增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指標的單位,均應參加排污權交易。
一業內負責人表示:“企業從不花錢分配得到污染物排放總量到花錢購買,意味著,如果企業污染治理得不好,就必須承擔高額的環境治理成本。因此會促使企業增加環保設施的資金投入,實現污染物減排的目的。” |